广电总局重拳整治AI动画乱象!

广电总局重拳整治 AI 动画乱象的全景概述


1. 背景与动因

  •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的快速普及,AI‑生成的微短剧、动画短视频、表情包等内容在短视频平台上激增。
  • 部分作品出现低俗恶搞、价值观扭曲、侵权改编、儿童 IP 恶搞等问题,冲击传统文化认知,危害未成年人网络环境。
  • 为维护网络视听空间的“清朗”,防止技术滥用成为内容违规的“逃避工具”,广电总局决定将 AI 动画纳入专项治理范围。

2. 关键时间节点

时间 事件 备注
2023‑11‑09 广电总局下发《不良动画微短剧和动画短视频专项治理工作提示》 首次将 AIGC、漫画、表情包等纳入分类分层审核体系,治理期限至 2026‑03
2024‑12‑09 发布《管理提示》,要求平台在 12‑10 前排查清理 AI “魔改”短视频,强化技术准入与显著提示
2025‑11‑10 AI日报、AiBase 等媒体报道,明确 2026‑03 前所有 AI 生成动画短视频必须完成事前审核并取得备案编号,禁止使用丑闻人物形象、儿童 IP 恶搞等
2025‑11‑11 AI日报再次强调:恶搞短剧、AI 生成内容全面纳入审核,违规将被下架或追责
2026‑03 整治行动的最终截止日期,所有存量作品需完成补办备案手续

3. 主要监管措施

  1. 内容纳入分类分层审核体系
    • AIGC 类、漫画类、表情包类等微短剧首次进入 事前审核、备案编号 的管理流程。未完成审核的新增作品不得上线,存量作品需在 2026‑03 前补办备案。
  2. 明确禁限行为
    • 严禁使用丑闻劣迹人物形象或声音进行创作。
    • 禁止恶搞儿童 IP、篡改经典动画对白、将已下线真人微短剧改编为动画二创。
    • 禁止传播低俗擦边、极端复仇、畸形婚恋观等不良内容。
  3. 平台责任与技术要求
    • 各省局督促短视频平台在 12‑10 前完成 AI “魔改”内容排查并清理。
    • 平台需对 AI 生成内容进行技术准入审查,并在作品中显著标注 AI 生成属性,防止误导观众。
  4. 备案与追责机制
    • 新增作品必须在提交审核后获得 备案编号,方可上线。
    • 未按规定备案的作品将被 下架,情节严重的将追究平台及创作者的法律责任。

4. 整治范围与对象

类型 包含内容 重点清理方向
AI 生成微短剧 AIGC 动画、AI 合成配音、AI 生成表情包 恶搞、低俗、价值观扭曲
传统动画二创 将真人微短剧改编为动画、儿童 IP 恶搞 侵权、误导、低俗
漫画、表情包 AI 生成的漫画连载、表情包 低俗、暴力、极端言论
未成年人相关 针对儿童的 AI 动画、二次创作 保护未成年人,防止不良影响

5. 行业与平台的响应

  • 平台自查:短视频平台已启动内部审查系统,利用 AI 内容识别技术对上传作品进行自动标记和人工复核。
  • 创作者调整:部分创作者转向合规创作,如在作品中加入 AI 生成提示、避免使用敏感人物形象。
  • 技术供应商:AI 生成工具提供商被要求提供内容溯源与标识功能,以配合平台的审核需求。

6.预期效果与后续展望

  • 提升内容质量:通过强制审核和备案,推动行业从“流量驱动”向“质量驱动”转型。
  • 保护文化资产:遏制对经典影视、动漫 IP 的恶意改编,维护文化版权和价值观。
  • 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空间:清除低俗、暴力、极端内容,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视听环境。
  • 监管常态化:此次专项治理被视为‍“清朗·整治 AI 技术滥用”‍行动的延伸,未来可能形成常规审查制度,持续跟进 AI 技术的演进与风险。

小结:广电总局的这场“重拳”行动,以时间节点明确、监管措施细化、平台责任落地为核心,系统性地治理 AI 动画乱象。通过事前审核、备案制度、禁限行为明确以及平台技术配合,力求在 2026‑03 前基本完成整治,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来源:www.aiug.cn
声明:文章均为AI生成,请谨慎辨别信息的真伪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