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 IRON 详细介绍
1. 背景与发布
- 发布会:2025 年 11 月 5 日(第七届小鹏科技日)在北京现场正式亮相,何小鹏在现场演示了机器人“猫步”走秀,并介绍了技术细节与商业化规划。
- 定位:作为小鹏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最新成果,IRON 被定位为“最拟人的人形机器人”,旨在实现高度自然的姿态、交互与多场景落地。
2. 结构与外观设计
| 项目 | 说明 |
|---|---|
| 仿人脊椎 | 采用类人体骨骼结构,实现自然的弯腰、伸展等动作 |
| 仿生肌肉 | 软硬结合的驱动系统,提供类似人类肌肉的柔顺性与力量 |
| 全包覆柔性皮肤 | 采用柔性材料覆盖全身,兼顾触感与美观,支持表情变化 |
| 头部 3D 曲面显示 | 头部装配 3D 曲面屏,可呈现表情、眼神及信息交互,实现“听、说、看、表情”四大交互维度 |
| 仿生灵动双肩 | 双肩具备主动驱动,配合上肢实现自然的摆动与负重动作 |
| 自由度 | 机械结构提供 22 个自由度的灵巧手,整体可实现 62–82(不同报道略有差异)个主动自由度,支持细腻的抓取与操作 |
3. 核心硬件与算力
- AI 芯片:搭载 3 颗自研“图灵”AI 芯片,综合算力约 2250 TOPS(部分报告称 3000 TOPS),具备高效的多模态感知与决策能力。
- 大模型:内置端到端物理世界大模型,支持本地运行 30 B 参数 规模的大模型,实现自然语言对话、视觉识别与行为规划。
- 全固态电池:首次采用行业首发的全固态电池,实现轻量化、安全性提升,并兼顾长续航。
- 传感系统:配备小鹏 AI 鹰眼视觉系统,提供 720°全景感知,支持触觉反馈的灵巧手。
4. 关键功能与交互能力
- 自然行走与姿态控制
- 双足行走平稳,可实现弯腰触地、跨越障碍等类人动作。
- 多模态交互
- 语音对话、表情显示、手势交互以及视觉识别,实现流畅的人机对话与情感交流。
- 精细操作
- 22 自由度的灵巧手支持抓取、搬运、倒水、抽纸等日常细致动作。
- 场景适配
- 首批计划用于 小鹏展厅导购,后续将扩展至 工厂巡检、门店导览、服务机器人 等商业场景。
5. 商业化路线与时间表
- 量产计划:目标在 2026 年底实现规模化量产,首批产品将保持 身高 ≤ 170 cm,定位为高阶人形机器人。
- 应用场景:先行在小鹏汽车展厅进行导购服务,随后逐步进入 工厂、门店、服务业 等多元化场景。
- 竞争与优势:相较于欧美同类产品,IRON 在 仿生结构、算力、全固态电池 等方面具备国产化优势,且通过自研芯片与大模型实现软硬件一体化的高效协同。
6. 与前代产品的演进
| 项目 | PX5(2023) | IRON(2025) |
|---|---|---|
| 身高 | 1.5 m | 1.78 m |
| 自由度 | 约 30 | 62–82 |
| AI 芯片 | 单颗芯片 | 3 颗图灵芯片 |
| 算力 | 约 800 TOPS | 2250–3000 TOPS |
| 电池 | 常规锂电 | 全固态电池 |
| 皮肤 | 基础柔性材料 | 全包覆柔性皮肤 + 3D 显示头部 |
整体来看,IRON 在结构仿真度、算力规模、能源安全性以及交互多样性上实现了跨代跃升。
7. 未来展望
- 技术生态:小鹏正构建从 芯片 → 大模型 → 硬件 的全栈自研体系,IRON 将与小鹏的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业务形成协同,推动“车‑机‑飞”一体化出行生态。
- 行业影响:随着量产落地,预计将带动国内人形机器人在 服务、制造、零售 等领域的快速渗透,为具身智能的商业化提供重要示范。
小结:IRON 代表了小鹏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最新技术高度,融合了仿生结构、全固态电池、强大算力与大模型,具备自然行走、精细操作和多模态交互能力。随着 2026 年量产的推进,IRON 有望在展厅导购、工业巡检等场景实现商业化落地,进一步推动人形机器人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应用发展。
声明:文章均为AI生成,请谨慎辨别信息的真伪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