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邮电大学概况
- 成立于 1955 年,是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现为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入选 “211工程”、 “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双一流”建设高校。
- 现有海淀(本部)和昌平(沙河)两个校区,学生规模约 27 000 人,教职工 2 500 余人,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等 19 个教学单位。
- 学科实力突出:信息与通信工程(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等一级学科均进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 A 类,信息与通信工程在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
- 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形成了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为主体、工管文理交叉融合的研究型大学格局。
二、人工智能学院(AI学院)
- 2020 年1月7日正式成立,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学院,依托“双一流”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构建多学科交叉体系。
- 设有四个系:智能信息工程系、智能科学与技术系、智能控制系、脑认知与智能医学系,涵盖信息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智能医学工程等本科专业。
- 教师队伍约 130 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46 人、硕士生导师 106 人,近 200 名教师中有 20 余位国家级人才。
三、人工智能专业(本科)概况
- 隶属人工智能学院,面向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培养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或领军型后备人才。
- 学制 4 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核心课程包括离散数学、数据结构、形式语言与自动机、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智能专业导论、智能科学数学基础、机器智能、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脑与认知科学基础、机器视觉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等。
- 2020 年起列入“人工智能大类招生”,学生在第二学期可根据成绩和志愿选择信息工程、人工智能或智能医学工程等方向。
四、师资与科研平台
- 依托国家级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如智能检测与系统安全研究中心、人工智能与5G网络、人工智能与计算图像、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等方向的科研团队。
- 学院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研成果已在 IEEE T‑PAMI、NeurIPS 等顶级会议和期刊发表,技术应用于北京冬奥会、深时数字地球等重大工程。
五、学术排名与影响力
- 人工智能专业在全国高校专业排名第 25 位,位列北京地区第 4 名,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均居前列。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 ESI 全球前 1 % 、国内前 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在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列第一,为 AI 专业提供坚实的学科支撑。
六、就业前景与校友
- 毕业生就业率高,主要进入华为、阿里巴巴、金融、航天等行业,部分校友已成为行业领军人物。
- 学校与多家企业共建产学研平台,提供实习、创新创业支持,帮助学生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七、特色与优势
- 双学科交叉:AI + 通信、AI + 医疗、AI + 5G 等交叉研究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
- 完整培养链:从大类招生、基础通识课程到专业分流、科研项目、企业实习,形成“理论 + 实践 + 创新”全链条。
- 国家级平台: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拥有国家级实验室和产学研合作基地,科研资源丰富。
- 国际视野:学院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海外交流与联合培养机会。
总结:北京邮电大学凭借深厚的通信与信息科技传统,结合近十年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布局,已形成以“双一流”学科为支撑、跨学科交叉为特色、产学研深度融合的 AI 教育体系。其人工智能专业在全国排名前列、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是国内培养高层次 AI 人才的重要基地。
声明:文章均为AI生成,请谨慎辨别信息的真伪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