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AmoebaNet

AI解读 3小时前 硕雀
3 0

AmoebaNet 详细介绍


1. 背景与动机

AmoebaNet 是 Google Brain 在 2018 年提出的一种 基于神经架构搜索Neural Architecture Search,NAS)‍ 的卷积神经网络。它的核心目标是通过 自动化搜索 替代人工设计网络结构,从而在大规模视觉任务(如 ImageNet)上获得 SOTA(state‑of‑the‑art)‍ 的精度,同时降低搜索成本。


2. 核心思想

  • 正则化进化(Regularized Evolution)‍:AmoebaNet 使用一种叫 Aging Evolution(年龄进化)‍ 的进化策略。与传统进化算法只淘汰最差个体不同,Aging Evolution 会 淘汰年龄最大的模型(不论其性能如何),从而保持种群的多样性并加速收敛。
  • 搜索空间:采用 NASNet 提出的 cell‑based 搜索空间。网络由若干 Normal Cell(保持特征图尺寸)和 Reduction Cell(降低空间尺寸、增加通道数)交替堆叠构成,每个 cell 本身是一个多分支的 Inception‑like 模块。

3. 进化算法细节(Aging Evolution)

  1. 初始化:随机生成一定数量的网络结构(种群)。
  2. 父代选择:从种群中随机抽取若干候选(tournament selection),选出表现最好的作为父代。
  3. 变异:对父代进行 连接变异 或 操作变异(如更换卷积池化等),生成子代。
  4. 加入种群:将子代加入种群后,淘汰年龄最大的个体,保持种群规模不变。
  5. 循环:重复步骤 2‑4,直至达到预设的搜索步数或资源上限。

该策略能够 快速探索搜索空间,并在保持多样性的同时避免早熟收敛。


4. 主要模型与性能

模型 参数量 ImageNet Top‑1 准确率 备注
AmoebaNet‑A ~4.7 B 83.9 %(在 NASNet‑A 基础上提升) 采用 6×6 Normal Cells + 2×Reduction Cells
AmoebaNet‑B / C 视具体配置而定 CIFAR‑10 上可达 96.7 %,在 ImageNet 上保持 83% 以上 通过调节 L(Normal Cell 堆叠数)‍ 与 F(初始通道数)‍ 实现不同规模
AmoebaNet‑D 更大模型 在大规模训练(TPUv2)下进一步提升 适用于高算力平台

这些模型在 ImageNet、CIFAR‑10、目标检测语义分割等任务 上均表现出 优于当时多数手工设计网络(如 ResNet、Inception)的效果。


5. 变体与后续工作

  • Aging Evolution 的改进:后续研究在淘汰策略、变异方式上加入 正则化项,进一步提升搜索效率。
  • 量化版本:针对移动端和边缘计算,出现 AmoebaNet‑MobileAmoebaNet‑Tiny 等变体,兼顾 精度‑延迟 权衡。
  • 跨任务迁移:AmoebaNet 的 cell 结构被用于 目标检测(Faster‑RCNN‍、关键点检测语义分割 等下游任务,证明了其 通用性

6. 应用与影响

  1. 自动机器学习AutoML‍:AmoebaNet 展示了 进化算法在 NAS 中的可行性,推动了 Google AutoML、Microsoft NNI 等平台的研发。
  2. 硬件协同:在 TPU 上的高效训练使得大规模进化搜索成为可能,促进了 硬件‑算法协同设计 的研究。
  3. 学术引用:自提出以来,AmoebaNet 被 数百篇论文 用作基准模型或搜索方法的对比对象,成为 NAS 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7. 小结

  • AmoebaNet 通过 Aging Evolution 在 NASNet 的 cell‑based 搜索空间中自动发现高效网络结构。
  • 其 正则化进化 策略保持种群活力,显著提升搜索速度与最终模型性能。
  • 在 ImageNet 等大规模视觉基准上取得 83%+ 的 Top‑1 精度,奠定了 进化式 NAS 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AmoebaNet 是一种在神经架构搜索中使用的自动化方法”
  2. “AmoebaNet 由 Google Brain 提出,基于进化算法”
  3. “Aging Evolution for Image Classifier Architecture Search”(Real et al., 2018)
  4. “AmoebaNet is a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found through regularized evolution architecture search”
  5. “AmoebaNet 算法详解”(知乎)
  6. “Edge deep learning … AmoebaNet achieves top‑1 83.9% on ImageNet”
  7. “自进化的 AmoebaNet”(Real, 2018)
  8. “AmoebaNets – Google’s new evolutionary AutoML”
来源:www.aiug.cn
声明:文章均为AI生成,请谨慎辨别信息的真伪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