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零形回指(Zero Anaphora)

零形回指Zero Anaphora)概念概述

零形回指是指在语言表达中,当再次提及前文已经出现的指称实体时,采用“零形式”进行指代,即在语音或书面上没有任何显性的词汇、代词或其他形式来标示该指代关系。虽然表面上没有具体的语言符号,但从语义上可以明确其所指对象,与前文的先行词形成照应。


1. 基本特征

特征 说明
隐性指代 不出现代词、名词等显性标记,仅靠语境推断指代对象
跨句衔接 常用于跨越一个或多个子句的篇章层面,帮助维持篇章连贯性
多维指涉 可指代实体、事件、抽象概念等多种语义类型
经济性 省略显性形式,使语言更简洁、流畅,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
信息连续性 增强先行词与后续内容在信息结构上的微观连续性

2. 分类体系

研究者通常将零形回指划分为以下几类(不同文献略有差异,以下为常见的四类):

  1. 零形上指(话题凸显)
    • 指先行话题在后文被省略,但仍在语义上保持突出。此类在法律文本中出现频率最高。
  2. 零形下指
    • 先行词在后文被省略,指向的是先行词所指的具体实体或事件。
  3. 特殊零形回指(话题隐含)
    • 省略的指代对象在语境中并未明确出现,需要更深层的语义推断。
  4. 指示性零形式(不具回指功能)
    • 仅是形式上的省略,无法追溯到具体先行词,常用于结构性省略。

3. 典型例句

例句 零形回指位置 所指对象
“他抓到一只青蛙,Ø给它放在了瓶子里。” Ø(动词后) “他”指前文的“他”。
“同时,智能手表的一些智能卖点,也会在无形中淡化孩子的主动思考能力,如(a)遇到不会的字和词,(b)问一句(c)便可呈现答案。” (a)、(b)、(c)均为空 (a)和(b)指“孩子”,(c)指“智能手表”。
“厉秀芳自从城里回来后,整天心不在焉的。”(省略主语) 主语省略 “她”指“厉秀芳”。

4. 研究意义与应用

  1. 语言学理论
    • 零形回指是汉语篇章衔接的重要手段,研究其规律有助于深化对汉语信息结构和语用机制的认识。
  2. 机器翻译
    • 在中英机器翻译中,零形回指常导致译文出现指代不明、逻辑混乱等问题。英译倾向使用代词或形态手段补足缺失的指代,以实现语法完整性。
  3. 自然语言处理NLP
    • 零形回指的自动识别是文本摘要、阅读理解、对话系统等任务的关键前置步骤。其高频出现对指代消解模型提出了更高的语义推理要求。
  4. 法律文本分析
    • 法律语言追求严谨与经济,零形回指在《行政许可法》等立法文本中大量出现,研究其识解机制有助于法律文本的自动化处理与跨语言翻译。

5. 检测与处理方法概览

方法 关键技术 备注
基于规则的句法分析 利用句法树定位缺失的主语/宾语位置 对结构化文本效果好,但对口语或非标准句子鲁棒性不足。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采用指代消解模型(如 BERT‑Coref)进行上下文推断 需要大规模标注语料,零形回指标注成本高。
跨语言对齐 在双语平行语料中利用英译的显性指代来回推汉语零形回指 对机器翻译系统的改进具有实际价值。
认知参照点模型 结合语义焦点与信息结构进行识别 已在法律文本研究中取得初步成果。

6. 小结

零形回指是汉语中一种普遍且重要的隐性指代现象,表现为在篇章层面省略显性指代形式而仍保持语义连贯。它具有经济性、跨句衔接和多维指涉等特征,常被划分为上指、下指、特殊零形回指等类型。零形回指的研究不仅深化了语言学对汉语篇章结构的理解,也对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以及法律文本自动化等实际应用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对其在自动化处理中的挑战,学界已提出基于规则、深度学习、跨语言对齐以及认知模型等多种技术路径,未来仍需在标注资源、模型鲁棒性和跨语言适配方面持续探索。

来源:www.aiug.cn
声明:文章均为AI生成,请谨慎辨别信息的真伪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