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蜂群图(Bee Swarm Plot)

AI解读 11小时前 硕雀
2 0

蜂群图Bee Swarm Plot)概述

蜂群图是一种一维散点图,用于在同一数值轴上展示大量离散数据点。它通过对重叠点进行“避碰”排列,使每个点都可见,形成类似蜜蜂群聚的视觉效果,从而直观呈现数据的密度、分布形态以及异常值。


1. 工作原理

  • 点的排布:在给定的分类或数值轴上,所有数据点先沿轴线对齐,然后在横向(或纵向)方向上进行微小偏移,使相邻点不重叠。偏移的幅度通常由算法(如 beeswarm 包的排布算法、Van der Corput 序列或 Tukey 纹理技术)自动计算。
  • 密度表现:点越密集的区域,点的排列会更紧凑,视觉上形成“蜂巢”式的密集带,帮助观察局部数据密度。

2. 与其他散点图的区别

图表类型 主要特点 优势 局限
普通散点图 点直接绘制,易出现重叠 简单直观 大样本时点会遮挡
抖动图(jitter) 随机在横向/纵向加入噪声 快速避免重叠 随机性导致不同绘制结果,密度信息不够直观
蜂群图 采用系统化的避碰算法,点紧密排列 所有点均可见,密度信息清晰 对极大数据集计算成本稍高

因此,蜂群图在需要保留每个样本信息观察分布细节时尤为适用。


3. 常见应用场景

  • 分类变量下的数值分布:如不同地区的收入、不同实验组的测量值。
  • 异常值检测:孤立的点易被快速发现。
  • 机器学习解释:SHAP 值的 beeswarm 图用于展示特征对模型输出的贡献分布。
  • 探索性数据分析(EDA)‍:在数据量中等(几百到几千点)时,能够兼顾细节与整体趋势。

4. 主流实现工具

语言/平台 关键库或插件 主要函数/方法
R beeswarm 包、ggbeeswarm(基于 ggplot2 beeswarm()geom_beeswarm()
Python seaborn 的 swarmplotmatplotlib + beeswarm 实现 sns.swarmplot()
Tableau 内置 Beeswarm Chart(可通过自定义标记实现)
JavaScript amChartsRAWGraphsVega‑Lite 等均提供 beeswarm 示例
PowerBI / Excel 通过自定义可视化或插件实现类似效果(如 beeswarm 插件)

5. 绘制示例(R)

install.packages("beeswarm")
library(beeswarm)

# 使用 iris 数据集的 Sepal.Length 按 Species 分组绘图
beeswarm(Sepal.Length \~ Species, data = iris,
         pch = 16, col = rainbow(3),
         main = "Iris Sepal Length – Beeswarm Plot")

该代码会生成每个物种的花萼长度点云,点之间不重叠,密度高的区域自然形成“蜂群”形态。


6. 优缺点总结

优点

  • 所有数据点均可见,避免信息丢失。
  • 直观展示局部密度,便于发现聚类或异常。
  • 可结合颜色、大小等映射额外变量,信息量丰富。

缺点

  • 对极大数据集(上万点)计算成本上升,可能需要抽样或改用密度图。
  • 横向空间有限,若类别过多或点数极大,图形会显得拥挤。

7. 小结

蜂群图是一种兼具可读性信息完整性的可视化手段,适用于需要细致观察单点分布的场景。通过多种语言和平台的实现,用户可以灵活选择最适合自己工作流的工具来绘制蜂群图,从而提升数据分析的洞察力。

来源:www.aiug.cn
声明:文章均为AI生成,请谨慎辨别信息的真伪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