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眼动追踪(Eye Tracking)

眼动追踪Eye Tracking)概述

1. 什么是眼动追踪

眼动追踪是一种通过测量眼球运动、瞳孔变化和注视点来观察和记录人类视觉注意力的技术。它能够检测用户在特定时间内注视的位置、注视时长以及眼球运动轨迹,从而帮助研究人员理解视觉注意、认知过程以及用户行为。

2. 工作原理

  • 硬件:大多数系统使用红外光源照射眼睛,摄像头捕捉眼球的角膜反射(PCCR)‍和瞳孔中心。通过分析这两点的相对位置,计算出视线方向和注视点。
  • 软件:专用算法将原始图像转化为注视点坐标、注视时长、扫视(saccade)和凝视(fixation)等指标,并可进一步生成热图、注视路径图等可视化结果。
  • 校准:在正式采集数据前,需要让受试者观看一系列已知位置的标记,以校正系统误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3. 眼动追踪的主要类型

类型 典型特点 适用场景
屏幕式(远程) 设备固定在显示器前,使用红外摄像头捕捉眼球;不需要佩戴设备 网站/软件可用性测试、市场研究
佩戴式(眼镜/头盔) 将摄像头和红外光源集成在眼镜或头盔上,可在自然环境中追踪 虚拟/增强现实、驾驶模拟、行为研究
移动端/智能手机 利用手机前置摄像头或专用模块实现眼动检测 移动应用交互、远程实验
VR/AR 专用 与头显深度集成,实时捕捉视线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 沉浸式交互、游戏设计

这些分类在学术与工业界都有广泛应用,分别对应不同的实验需求和使用环境。

4. 常用指标与可视化

  • 注视(Fixation)‍:视线在同一点上保持的时间(约 250 ms),反映兴趣区域。
  • 扫视(Saccade)‍:快速的视线移动,持续时间 < 100 ms。
  • 注视点(Gaze Point)‍:视线在屏幕或空间中的具体坐标。
  • 注视时长(Dwell Time)‍:在某兴趣区(AOI)累计的注视时间。
  • 热图(Heatmap‍、注视路径图(Gaze Plot)‍、蜂群图(Bee Swarm)‍等可视化方式帮助直观展示注意分布。

5. 主要应用领域

  1. 用户体验UX)与可用性研究:通过分析用户在界面上的视线分布,优化布局、提升交互效率。
  2. 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研究注意、记忆、决策等认知过程,尤其在神经疾病评估中显示出潜力。
  3. 市场营销与广告:评估广告、包装、网页等视觉元素的吸引力,帮助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
  4. 汽车与智能驾驶:监测驾驶员视线,提升安全性和人机交互体验。
  5. 虚拟/增强现实:实现视线控制、焦点渲染和沉浸式交互。
  6. 辅助技术:为残障人士提供基于视线的输入方式,实现“无手”操作。

6. 优势与局限

优势

  • 能捕获潜意识层面的注意信息,提供比问卷更客观的数据。
  • 通过定量指标(注视时长、扫视路径)支持精细化分析。
  • 与热图、会话录像等其他方法结合,可形成多维度用户洞察。

局限

  • 受实验环境光照、头部姿态、个体生理差异影响,可能导致误差。
  • 设备成本较高,需专业人员进行校准和数据解释。
  • 只能捕获正视线信息,无法直接获取周边视觉或注视背后的动机。

7. 最近的技术发展

  • AI 驱动的远程眼动追踪:利用深度学习提升在普通摄像头下的追踪精度,降低硬件门槛。
  • 智能手机集成:部分手机已内置眼动追踪功能,用于无障碍控制和交互实验。
  • 多模态融合:将眼动数据与面部表情、脑电等生理信号结合,提供更全面的情感与认知分析。
  • 云端远程实验平台:支持跨地域的在线眼动实验,降低实验成本并扩大样本规模。

小结
眼动追踪是一套通过红外摄像、图像处理和算法分析来捕捉人类视线的技术,能够提供关于视觉注意、认知过程和用户行为的深度洞察。它在用户体验、心理学、营销、汽车、VR/AR 以及辅助技术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应用。随着 AI 与移动端技术的融合,眼动追踪正向更低成本、更高便捷性的方向发展,为科研与商业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可能性。

来源:www.aiug.cn
声明:文章均为AI生成,请谨慎辨别信息的真伪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