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指(Exophora)概念概述
外指是语言学中用来描述指向文本之外事物的指称方式。与只在篇章内部寻找指代对象的内指(Endophora)相对,外指的指代对象不出现在当前的文字材料中,而是依赖说话者、听话者或交际情境来确定其指向。
“外指(Exophora)指的是与当前情境相关的参照物,而内指(Endophora)则指的是文本内部的参照物。”
1. 外指的基本特征
特征 | 说明 |
---|---|
指向范围 | 超出文本本身,指向说话者所在的实际情境或共享的背景知识。 |
依赖情境 | 必须借助交际情境、指示手势、共同知识等才能被正确解释。 |
常见形式 | 人称代词(I、you、we)、指示代词(this、that、here、there)以及其他指示词(the speaker、the listener、the audience)。 |
语言功能 | 用于定位、引导注意、建立说话者与听者的共同视角,增强话语的指向性和交际效率。 |
“Exophora is reference to something extralinguistic, i.e. not in the same text, and contrasts with endophora.”
2. 分类(依据 Halliday & Hasan 1976)
- 个人外指(Personal Exophora):指向说话者、听者或第三方,如 I, you, the author, the reader。
- 指示外指(Demonstrative Exophora):使用指示词指向具体事物或位置,如 this book, that chair over there。
- 比较外指(Comparative Exophora):通过比较结构指向情境外的对象,如 as tall as a giraffe(暗指实际存在的长颈鹿)。
“Exophora can be deictic, in which special words or grammatical markings are used to make reference to something in the context of the utterance or speaker.”
3. 与内指的对比
项目 | 外指(Exophora) | 内指(Endophora) |
---|---|---|
指代范围 | 文本外、情境依赖 | 文本内、篇章内部 |
子类 | 人称、指示、比较等 | 前指(Anaphora) 后指(Cataphora) |
解析方式 | 需要情境信息、共享知识 | 只需在文本中寻找先行词或后续词 |
“外指(Exophora)指的是基于情境或上下文的参考,而内指(Endophora)则是基于文本本身的参考。”
4. 典型例子
句子 | 外指类型 | 解释 |
---|---|---|
“这把椅子在那边。” | 指示外指 | “这把椅子”指向说话者指向的具体椅子,需要现场指示或共同视野。 |
“我昨天去看电影了。” | 个人外指 | “我”指代说话者本人,文本外的实体。 |
“你觉得怎么样?” | 个人外指 | “你”指代听者,同样不在文本中出现。 |
“那天的天气真好。” | 指示外指 | “那天”依赖对话双方共享的时间背景。 |
“这里的空气很清新。” | 指示外指 | “这里”指向说话者所在的具体地点。 |
“Exophora refers to linguistic expressions that are used to refer to situational elements that are non‑verbal and excluded from the text but not from the context.”
5. 研究与应用
- 篇章连贯性分析:外指帮助解释文本与实际情境的衔接,常用于语篇分析、语言教学和机器翻译中的指代消解。
- 自然语言处理(NLP):在指代消解任务中,需要区分外指与内指,以决定是否在文本内部搜索先行词或利用上下文信息。
- 跨语言对比:英汉等语言在外指使用上存在差异,如汉语常用指示代词“这、那”,而英语则更依赖人称代词和指示词。
“外指是指对文本之外的事物的引用,与内指相对。”
6. 小结
外指(Exophora)是指向文本之外、依赖情境或共享知识的指称方式,主要包括人称外指、指示外指和比较外指等类型。它在语言交际、篇章连贯性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都有重要作用,区别于仅在文本内部寻找指代对象的内指(Anaphora、Cataphora)。了解外指的特征和分类,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语言分析和实际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