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上下文嵌入(Contextual Embedding)

上下文嵌入Contextual Embedding)概述

1. 什么是上下文嵌入

上下文嵌入(Contextual Embedding)是一种 根据词语所在的具体语境动态生成向量表示 的技术。与传统的静态词向量(如 Word2VecGloVe)为每个词固定一个向量不同,上下文嵌入会在每一次出现时结合前后词汇、句子结构等信息,产生 对应于该实例的独特向量

2. 工作原理

  1. 输入序列化:将一段文本切分为词或子词(token)。
  2. 深度神经网络编码:常用 Transformer 架构,通过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机制让每个 token 能“看到”整个序列的其他 token,从而捕获长距离依赖。
  3. 上下文感知的隐藏状态:网络的每一层会产生对应的隐藏向量,这些向量即为上下文嵌入。因为隐藏状态是基于前后文计算的,同一个词在不同句子里会得到不同的向量。
  4. 预训练与微调:模型先在大规模无标注文本上进行语言模型等任务的预训练(如 Masked LM、Next Sentence Prediction),获得通用的语言知识;随后在具体下游任务上微调,使嵌入更贴合任务需求。

3. 代表性模型

模型 关键特征
ELMo 基于双向 LSTM,输出每层的上下文向量
BERT 双向 Transformer,使用 Masked LM 预训练,能够为每个 token 生成深层上下文向量
GPT 系列 单向 Transformer(GPT)或双向(GPT‑4)语言模型,生成上下文感知的表示
RoBERTaXLNetALBERT 对 BERT 进行改进(更大数据、更长训练、不同预训练目标)

4. 与静态词嵌入的区别

维度 静态词嵌入 上下文嵌入
向量唯一性 同一词只有一个向量 同一词在不同上下文得到不同向量
多义词处理 只能取平均意义,易混淆 能区分“银行”在金融 vs 河岸等不同含义
上下文信息 仅基于共现统计 融入句法、语义、长距离依赖
适用范围 词级相似度、简单分类 句子/段落理解、问答、生成、检索等高级任务

5. 主要优势

  1. 消除歧义:通过上下文区分多义词,提高语义准确性。
  2. 更强的迁移能力:预训练得到的通用语言知识可以直接迁移到多种下游任务,往往只需少量微调即可取得优秀效果。
  3. 捕获细粒度信息:包括词性、句法结构、世界知识等多层次特征。
  4. 支持检索增强生成RAG:在向量搜索中使用上下文嵌入,可实现更精准的语义匹配。

6. 常见应用场景

7. 挑战与发展方向

  • 计算成本:Transformer 规模大、推理慢,需要高效模型或量化技术。
  • 长文本处理:标准模型的上下文长度受限(如 512‑1024 token),研究者提出长上下文嵌入(如 Longformer、Nomic Embed)来突破。
  • 语义深度:虽然上下文嵌入在形态、句法上表现优秀,但在深层语义、常识推理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8. 小结

上下文嵌入是 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尤其是 Transformer)在具体语境中为每个词/子词生成动态向量 的技术。它克服了传统静态词向量的多义词歧义和上下文缺失问题,已成为现代自然语言处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广泛支撑从文本理解到生成、从检索到对话的各种 AI 应用。

来源:www.aiug.cn
声明:文章均为AI生成,请谨慎辨别信息的真伪和可靠性!